
吉林臨江市扎實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
臨江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圍繞深化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大局,按照教育部、吉林省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總體部署,落實全國、全省好次教育信息化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加強頂層設計,把握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這個核心理念,開展“三通兩平臺”、教學點資源全覆蓋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工作,在課堂教學、教師培訓、教育管理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中遵循應用驅動、機制創新兩個基本原則,扎實開展工作。
一、統籌部署基礎設施建設
在機制體制上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成立了以副市長為組長,教育局、發展和改革局、財政局、工信局、國家人民銀行臨江分行聯合工作的 “教育信息化推進工作部門協調小組”。
加大財政投入和社會投入資金力度,投入 1500萬元,全市教育系統配有計算機達到3000臺,多媒體講臺、電子教學白板305臺,中心校以上的學校100%實現互聯網接入和多媒體教室全覆蓋,實現了寬帶網絡校校通,26所學校和1所市屬幼兒園安裝了自動錄播教室,實現優良資源班班通。
建立了292個座位、面積達300平方米“教育行業會議系統視頻”會議室。新建線路214.85公里,覆蓋全市中小學。建設資源輸出教室3個,互動教室12個,點播、直播教室75個。
基于臨江市智慧城市系統和吉林省教育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啟動“互聯網+”辦公模式,建立了高考視頻會議系統、校園校車安全監控系統。
拓成牌多媒體講臺是教育信息化的主流設備之一
二、提升教師信息技術能力
全市有1450名教師參加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占教師總人數90%,參訓合格率為100%。有280名教師參加了全省“班班通”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培訓,提高了教師隊伍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開展了“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新媒體新技術應用課堂教學課例活動。兩年來,有598名教師參加了活動,制作課堂實錄448節上傳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平臺, 346節獲縣級以上優課,其中省級優課103節,部級優課12節。
開展“互聯網+”環境下教學探索,外國語學校、花山鎮中心學校作為“武龍中學數字校園聯盟”成員校啟動了“吉林省鄉村學校教育信息化支持行動”,開展了國家聯通“優教通”教學資源應用教學。四道溝鎮中心小學開展微課教學活動,在局部上改變了教學方式。6個教學點實現了教育資源全覆蓋,開齊開全了課程。
三、基于人人通融合應用
建立學習型教師隊伍,組織全市中小學教師開展在線教育學習MOOC活動,學習《翻轉課堂教學法》《現代教育技術》《教師如何做研究》《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應用》《微課設計與制作》《信息化領導力》等20門課程。共有262名教師在線參加MOOC學習并獲得兩門以上國家大學 MOOC認證證書。
深入各校開展教育信息化專題巡講,開展了《基于人人通 改變教學方式》《“互聯網+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微課 翻轉課堂 慕課 創客教育 在線教育》等18次專題講學活動,提升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應用的能力與水平。
加快推進 “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步伐,全市有1600多名教師和4780多名學生建立了網絡學習空間,分別占全體教師總數的90%和學生總數的40%?;?ldquo;吉林省教育社區”網絡學習平臺,由臨江市教師主編、吉林人民出版出版的《吉林省教育社區文集》收錄了52名教師的論文。教師們撰寫的《運用個人空間網絡開展教師網絡研修的實踐探索》《淺談在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縣域開展“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案例》《臨江市開展教師在線教育實踐案例》等8篇教育信息化論文、經驗文章在《國家教育信息化》等雜志上發表。
基于師生網絡學習空間開展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網絡學習空間環境下教與學方式研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基于教師在線教育的技能應用與實踐研究》20項子課題研究活動,參與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大數據視域下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研究》。
四、信息化創新經驗交流
臨江市22人次在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研討會、全省教育信息中心主任會及有關教育信息化會議、培訓班上作專題報告,被東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信息技術學院聘請為 “國培計劃”吉林省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班主講教師2人,有1人被教育部“首屆全國中小學網絡教研創新發展論壇”聘為特邀點評專員,1人被評定為國家教育信息化專員,收錄到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國家教育信息化專員數據庫》。
2015年5月,在“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上展示了以《“人人通”促進教師成長 技術改變教學》《教育信息化推進臨江市外國語學校發展》為主題的走上教育信息化之路的新成果。
五、教育管理和資源庫建設
基于吉林省教育管理公共平臺,開展教職工信息、學生學籍、中職學校學生管理、學前教育、校舍安全、教育技術裝備、教育行業信息資產管理、教育信息報送和教育信息化工作進展等系統,把教育基礎數據納入云服務體系,把校舍、學籍、教師、資產、設備、安全等數據錄入系統,數據與實際情況一一對應,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和教師管理實現了學校“一校一碼”、學生教師“一人一號”。
部署 “網上閱卷”系統,解決了高中考試評價問題,解決了全市初中小學布局分散、評卷工作復雜問題,得出教學診斷,助力提高教學質量。
開展本地化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一是通過教育信息化賽事活動制作本地化優良教育資源。二是各校建設本校教育教學資源庫,為日常教學服務。三是基于網絡學習空間開展云教育資源建設。四是基于國家教育資源公共平臺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精品教育資源建設。
六、網絡安全與宣傳信息化
積極開展教育網絡和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了《臨江市教育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報告和處置預案》《臨江市教育系統重大事件期間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規定》等制度,成立了教育系統資深網民聯盟,負責網絡輿情監測工作。對網絡安全管理人員進行了《計算機網絡安全》《網絡時代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概論》《信息系統與安全對抗理論》MOOC學習活動。27所學校(幼兒園)安裝了移動安全WIFI,保障校園移動互聯網安全。在寒暑假、春節節日、兩會、高考、中考等重大時間節點,落實省教育廳的部署,實行網絡信息安全聯絡制度,對大型交互網站、微信、微博、QQ群、微信圈的輿情進行時時跟蹤監測。
開展了“網絡新媒體——網站、微博、微信”建設評比活動,建設教育網站、微博矩陣和微信公眾平臺矩陣集群,打造“網站+空間+論壇+微博+微信”技術模式,加大宣傳臨江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成果的力度、廣度、深度,連續六年發布32期《教育信息化工作簡報》,及時通報教育信息化建設情況。
七、督導檢查評比促進工作
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廳教育信息化專項督導檢查要求,對全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進行隨機和年終督導檢查,連續六年對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學校和個人予以表彰,通過評比促進工作。5人獲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先進個人,10人獲白山市教育信息化先進個人,2016年,臨江市教育局及5所學校獲白山市教育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
2013年11月,臨江市教育局長在吉林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視頻會議長春主會場作了《加強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開啟智慧教育航程》經驗介紹。2017年5月,吉林省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在長春召開,《臨江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經驗總結》在會議上進行交流,經驗材料被收錄在《全省教育信息化推進工作經驗匯編(2017年)》。
同類文章排行
- 鈑金加工工藝大全介紹
- 鋁合金外殼沖壓毛刺的問題
- 鈑金加工材料如何選用?
- 鈑金加工中有幾種處理熱變形的方法
- 監控操作臺的技術進步體現及運用范圍介紹
- 網絡機柜布線中的跳線架和配線架
- 機柜在使用前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
- 如何解決機柜局部過熱的問題
- 未來機柜的發展趨勢
- 機柜中有哪些重要的部件?
最新資訊文章
- 鈑金加工工藝大全介紹
- 鋁合金外殼沖壓毛刺的問題
- 2020年五一勞動節放假通知
- 鈑金加工材料如何選用?
- 沖壓鈑金行業發展服務型創造和綠色制造
- 鈑金加工中有幾種處理熱變形的方法
- 2020年清明節放假通知
- 監控操作臺的組成及設計理念分別是什么?
- 熱烈祝賀金炬實業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監控操作臺的技術進步體現及運用范圍介紹
您的瀏覽歷史
